當WEY VV5遇見CX-4,你還在糾結?
一直以來,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自主車與合資車之間總有一道鴻溝——從設計、品質到技術,前者總感覺與后者有著明顯差距。然而近兩年來,伴隨著一些自主品牌飛躍式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觀念開始有了轉變。與同級合資車比起來,目前中國汽車品牌的發展已經可以用“零差距”甚至“反超”來形容了。這一現象顯現出國產SUV發展至今已經開始到了一個分水嶺——從以往的簡單代步,轉向高顏值、高品質和高技術含量。這也意味著自主SUV已經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市場拓展——與合資SUV去搶占市場。
在本篇中,我們就選取了兩大陣營里比較有代表性的兩款車:一個是中國豪華品牌的新銳WEY VV5,另一個則是頗受年輕人青睞的熱門合資運動型SUV 馬自達CX-4。通過二者的較量,來看看中國品牌SUV是如何實現“零差距”甚至“反超”的。
動感的外觀,風格各異,VV5更顯主流
從產品定位的角度看,VV5與CX-4確實有著很大的重疊性。它們都是典型面向年輕購車群體推出的車型。它們都不以超大的空間和裝載力作為賣點,而是崇尚購車者自駕為主,注重性能與操控,同時追求一種時尚動感的“范兒”。
盡管如此,二者在設計取向和風格上還是顯現出了明顯的差異性。VV5選取的是短促、剛勁的外觀,前臉極具視覺沖擊性,外觀比例則符合人們對于SUV的一貫認知,同時在側面線條、輪轂造型等細節處勾勒出明顯的運動感。
CX-4則完全是另一個套路。它的車身高度被大幅度壓縮,看上去更像是一款加高的兩廂旅行轎車。與此同時,設計者通過討巧的線條勾勒出了動感元素。這樣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兼顧造型與成本,算是馬自達設計師比較取巧的地方。
從市場和用戶的反饋來看,VV5的外形風格更符合中國年輕消費群體對于SUV的理解,這也體現出了自主品牌的優勢——它們更懂中國市場。
與此同時,從車身工藝和豪華感的營造來看,VV5作為豪華品牌的旗下車型,自然要比CX-4高一個等級。用大白話來說,就是VV5要比CX-4看起來更加上檔次。要知道這不僅僅需要在設計上更加考究,而且在工藝用料上更加上功夫,這讓VV5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對于車型外觀的主流追求和豪華感的喜好。
內飾的豪華感WEY更叫人滿意
如果說VV5與CX-4在外觀層面是各有千秋的話,內飾的比較則顯現出“一邊倒”了——WEY無論在設計、用料、品質和體驗感等各個方面,都遠非馬自達可比。
出現這種結果也不意外,因為兩路廠商對此的理解完全不同。CX-4很“正常”、很“合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款普及型的家用SUV。“行規”告訴它,在這方面不可能有“非分”的要求。
盡管VV5定位在15萬多這個價位區間,但它出自WEY的手筆,因而無須有過多的“禁錮”和“束縛”。作為中國汽車廠商,WEY的設計師深知內飾對于車主的價值,以及豪華內飾對于車主的吸引力。因此無論是軟材質的應用、皮質的包裹以及大尺寸的屏幕和多媒體應用,VV5所采用的這些如果放在合資圈里都屬于“豪華級”的,超越“普及型”的CX-4再正常不過。
動力固守的自吸和主流渦輪的較量
在以往的比較中,自主廠商在動力總成項上往往都是短板,但此次較量的結果卻出現了明顯的“劇情反轉”。
性能二者之間已經沒什么可比的,VV5是2.0T,CX-4是2.0L,渦輪增壓對自然吸氣,加速性根本就不在一個層級上(VV5的功率/扭矩197馬力/355牛米,遠超CX-4的158馬力/202牛米)。關鍵是技術。VV5搭載4C20NT發動機,集聚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內外專家資源自主研發設計,早已今非昔比,無論結構、調校還是技術應用都已經達到了全球一線水平,電控渦輪增壓技術,實現更低轉速渦輪增壓介入,實現起步輕盈,加速迅猛。馬自達的創馳藍天雖然也不錯,但畢竟是自吸,與當下全球的渦增趨勢格格不入,最后的結果就是性能上的大幅度落后。
CX-4采用前麥弗遜后多連桿,VV5采用前麥弗遜后雙橫臂式獨立懸架,橫置前驅、承載式車身,從結構看屬于一個層級的。不過實際駕駛過程中,二者帶給人的感受卻迥然不同——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給出“VV5底盤更好”的結論。
【VV5后懸掛圖】
這種差異源于車身用料、底盤材質以及調校風格上的差異。VV5在底盤調校上參照德系豪華品牌的標準,注重厚重感和懸掛韌性。再加上WEY在NVH方面投入極大,將靜謐性做得極好,也從某種程度上讓人產生了“底盤很高級”的錯覺。
【CX-4后懸掛圖】
在動力的實際輸出特性上,也顯現出了差異性。由于CX-4接近于“加高兩廂旅行轎車”的本質特性,它的整備質量僅1.4噸,比VV5輕了300公斤左右。再加上典型的日系風格調校,CX-4在起步階段顯得很“沖”,很有活力。不過一旦速度起來,2.0L自吸的后勁不足問題就凸顯出來了。VV5起步階段會渦輪介入很及時,而且車速起來,其中段和后段的加速力則遠非CX-4可比。尤其是在國道超越大卡車、高速超車這種工況下,兩款車的動力差距會有天壤之別。
配置價格仍是自主品牌的優勢所在
通過以上的比較,但凡明眼人都不難看出,VV5無論在底盤、動力、外觀工藝、內飾材質各方面,都已經超越了CX-4。在實際駕乘體驗過程中,前者的品質感也顯著超越了后者。這也意味著,在二者配置價格相當的情況下,前者已具備更高的購買價值。
【VV5 2.0T超豪型具有定速巡航功能】
然而正因為市場固有的“自主不如合資”認知的存在,讓自主廠商不得不在價格配置上拿出更多籌碼。很顯然,這是要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的,但這對于消費者而言,不失為一種福利。
以VV5和CX-4為例。兩款車同處15萬區間的分別為VV5超豪型和CX-4 2.0L自動兩驅藍天活力版。然而二者的配置,幾乎沒有可比性——前者完全是頂配的節奏,而后者則幾乎就是乞丐版的水平。限于篇幅,我們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配置差異了,因為實在是太長。
【VV5 2.0T超豪型搭載9英寸多媒體觸控屏】
我們可以這樣去比較,或許更具有說服力——拿VV5的入門款與CX-4的2.0L頂配來比,價格上后者為18.78萬元,比前者貴了3.78萬元。配置上,依然是VV5要多出全景攝像頭、自適應巡航、全景天幕、電動感應后備箱、遠程啟動、前雷達、燕飛利仕12喇叭音響、流媒體后視鏡……
【VV5 2.0T超豪型采用燕飛利仕12揚聲器音響系統】
這還只是配置單上顯示的。事實上在具體應用上,作為中國品牌的WEY還更接地氣。例如它的多媒體應用、手機連接更加合理、便利。現在,WEY還與百度合作開發無人駕駛,這些技術也將逐步體現在WEY旗下的車型上。這些都是很多合資品牌短時間內無法實現的。
【VV5 2.0T超豪型具有高清流媒體后視鏡】
總結:
很多人可能誤以為本篇就是一個VV5與CX-4的對比,其實并非如此。我們只是想通過這個例子,來說明中國品牌的SUV領域相比合資品牌已經不是在拉近距離,而是正面硬碰硬的較量的開始。兩者的差異僅存在品牌歷史和議價方面的區別,而在產品上的比較兩者已經站在同一個舞臺上了。
在更關鍵的消費者選擇層面,這些高品質的中國品牌SUV已毫無懸念地更具購買價值。這種價值,在最近一兩年已被越來越多的“明眼人”所發現。這無疑可以反過來促進中國品牌SUV的進一步發展,從而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最終實現在市場層面與合資品牌等價抗衡甚至反超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