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智能制造實力,長城汽車牽手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
7月28日,由共融機器人挑戰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機器人工業設計大賽組成的2019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在長城汽車徐水工廠拉開帷幕。昔日忙碌的汽車生產車間,搖身一變成為緊張、刺激的機器人“戰場”,來自10余個國家、超過2000支代表隊、5500余名選手,在長城汽車的徐水智慧工廠里,上演了一場巔峰科技的智慧對決。
當機器人遇上智能制造
作為領域內的頂級賽事,世界機器人大賽有著機器人界“奧林匹克”的美譽,其對舉辦城市和舉辦地點的選擇可謂十分嚴苛,不僅要求它們有足夠的辦賽經驗和實力,還要求舉辦地在科技、智能領域與大賽有極高的契合度。
世界機器人大賽由汽車企業協辦尚屬首次。究其原因,除了長城汽車有實力能夠很好地完成場地布置、賽程推進、治安消防等基礎保障性工作以外,這其中更關鍵的一點,便是作為中國汽車品牌的代表,長城汽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智能制造的代名詞。
此次總決賽的舉辦場地,是長城汽車響應“中國制造2025”,總投資超過300億元打造的智慧工廠,堪稱機器人創新應用集大成式的范例。在這里,不僅有最先進的生產理念貫穿于所有的工藝環節,生產線更是應用了大量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和精度極佳的機器人,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生產。
比如說,其焊接車間采用了521臺瑞士ABB機器人和4臺德國KUKA機器人,實現了100%的自動化率,充分保證產品質量和一致性;而憑借從缸體、缸蓋、曲軸的發動機全自動化生產,徐水智慧工廠發動機生產線的制造精度更達到頭發絲的七十分之一。
領銜智能制造產業升級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機器人大賽總決賽中,四大賽事包含的AI、VEX、FIRST、MakeX、BDS、協作機械臂、機器人工業設計等十余個大項、二十余個分項所涉及的前瞻技術,絕大多數最終都將應用于制造業領域。尤其是汽車這種精密、復雜、長鏈條的工業產品,更是對一個國家制造水平的全面檢驗。
如今,隨著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不論是“中國制造2025”亦或“工業4.0”,以智能制造為主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掀起制造業的變革浪潮。而這其中,智慧工廠已經成為工廠信息化發展的必然方向,據有關媒體報道,智慧工廠的制造效率相對于普通工廠可提高44%。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的智能制造都將以智能精益工廠為核心,結合智能自動化、智能信息化等關鍵技術應用,最大程度應用生產自動化、個性化、柔性化,實現自我優化、高效率、低成本、節能環保的新型生產方式。
顯然,長城汽車徐水智慧工廠已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當然,這也僅是長城汽車世界一流制造能力的冰山一角——長城汽車于6月份竣工并投產的俄羅斯圖拉工廠,還憑借先進智能的生產工藝以及綠色節能的環保措施,實現了工藝技術標準的對外輸出,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汽車企業走出去的高度。
此外,不久之后將竣工投產的重慶工廠,也將繼續復制長城汽車制造工廠的“智慧”,領銜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升級。對于該項目,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更表示,“長城汽車將會站在一個更高更新的起點上,用先進的科技生產裝備,科學規劃園區生產基地及配套設施,追求長期穩健的發展。”
眾所周知,“技術狂人”長城汽車向來是行動的巨人,其在技術領域的投資布局十分廣闊。此次協辦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是用實際行動推動機器人技術的創新,也是長城汽車十年如一日對高新技術投入的一個縮影。可以說,長城汽車與世界機器人大賽一樣,都是走在技術的最前沿,研發、應用、創新,互為因果,相得益彰。
賽場上,參賽選手用自己的作品展開激烈角逐;賽場外,長城汽車的智能化生產線,也正是這些技術領域應用的最好體現。相信當所有的參賽選手,看到這樣一座中國制造的智能工廠,感受到為長城汽車為追求智能科技所做的不懈努力,會對自身和國內日后在智能領域的創造研發更加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