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否認項目組解散傳聞: 奧迪落地安亭結果不
“技術管理人員早就在安亭總部辦公了。”7月2日,針對上汽奧迪合資項目組解散的傳聞,上汽集團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汽奧迪項目的結果不會變。
近日,有媒體援引上汽大眾內部人士爆料稱,之前上汽大眾為上汽奧迪抽調組建的技術與管理骨干項目籌備組已經解散,悉數調回原部門。
“籌備組并沒有解散,人都在安亭辦公。”上述高層向記者證實,而隨著國家對第三家合資企業的放開,上汽奧迪之前的合作模式,不再僅限于之前的“斯柯達”模式。
實際上,奧迪與上汽的項目不僅不會停,甚至對奧迪而言是非常迫切的。
今年5月份,奧迪品牌在全球市場共銷售新車159600輛,相比去年同期銷量微跌2.8%。其中中國市場較前幾月有所回暖,5月在華銷量達48012輛,同比下滑4.0%,下降幅度逐漸回縮。
“現在擺在奧迪面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解決銷量下跌的問題,而新的合資公司將有效推動奧迪在華業務。”上述人士認為。
“將來上汽奧迪的研發和生產,都在上汽大眾進行。”知情人士透露,這點與斯柯達的模式是一樣的,所以技術人員和骨干也都在安亭辦公。
因為之前國家政策規定跨國公司在華只能建立兩家合資企業,所以上汽大眾與奧迪的合作只能采用上汽大眾代工生產奧迪品牌車型的方式。
奧迪與上汽大眾的合作有望效仿斯柯達模式,未來奧迪、大眾、斯柯達三品牌都歸屬于上汽大眾旗下,但保持獨立運行。
據此前的消息,奧迪將與上汽大眾成立股比50:50的合資銷售公司,上汽大眾負責代工生產、銷售。不過,如今隨著政策的放開,有業內人士認為,上汽奧迪又多了選擇。
6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該意見包含了推動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加強汽車產能檢測預警等方面。
其中,意見提到,《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對新建中外合資轎車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中外合資企業數目的規定僅適用于傳統燃油汽車,新建中外合資純電動乘用車企業投資項目按照《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辦理核準。這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合資將不再受兩個名額限制,政策對該類車型準入也大幅度放開。
之前,上汽奧迪項目就包括奧迪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智能互聯車輛以及智能互聯出行服務,基本囊括了從奧迪傳統車型到新能源車再到智能互聯移動出行服務所有內容。
“這也意味著,上汽奧迪之前的合作,已經不再受到政策限制,雙方可以直接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有業內人士認為,但這樣做的代價是,上汽奧迪只能做純電動車,而放棄傳統汽車,這個面對風險和需要的魄力還是非常大的。
上汽奧迪項目雖然一波三折,但上汽奧迪項目并不會發生變化,實際上,現在更加著急的是奧迪。目前奧迪已經在華推出銷量修復計劃,計劃追回因上汽奧迪事件影響丟掉的市場份額。
奧迪在華業務對大眾汽車集團來說,戰略意義重大,以去年為例,中國業務為其全球銷量貢獻度超過三分之一。但基于合資風波所引發的經銷商矛盾激化,致使今年上半年奧迪在華業績遭受重創,正由第一位滑落到了第三位。
對于奧迪而言,與上汽合作,不僅僅是新增一個合資項目那么簡單。可以進行創新模式的探索,改變其長期以來的官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