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首份《精準扶貧報道》在武漢發布
11月23日,東風汽車公司2017年社會責任大會暨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在武漢舉行。會上發布了東風公司首份《精準扶貧報告》,這也是中國汽車行業首份精準扶貧專項報告。
東風汽車公司2017年社會責任大會暨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
《報告》從扶貧模式、扶貧體系、扶貧路徑和扶貧樣本四個方面總結和梳理了東風公司近年來的扶貧工作。《報告》顯示,一直以來,東風公司始終堅定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把扶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通過開展援藏、援疆、援桂及潤楚工程等扶貧項目,為受援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自2002年開展援藏工作以來,東風公司累計投入資金1.15億元,實施項目79個,在基礎設施援建、產業幫扶、醫療援助和智力支持方面,形成了很多具有“東風特色”的援藏成果;2013年,東風公司啟動援疆工作,四年來累計向新疆柯坪縣投入扶貧資金1000余萬元,在維護穩定、基礎建設、庭院經濟、教育幫扶等多個領域開展援助,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2013年,東風公司還同步啟動了對口廣西馬山縣扶貧工作,探索出“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特色扶貧模式,打造了東風產業扶貧的范本;同時,東風公司以“潤楚工程”為載體,對口幫扶湖北興山、房縣、恩施、五峰、丹江口、黃岡等地,發揮駐鄂央企在構建“富強湖北、幸福湖北”進程中的積極作用。
《東風汽車公司精準扶貧報告》
構建精準扶貧的“東風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國務院國資委,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省扶貧辦的領導和支持下,東風公司立足“大扶貧”格局,探索建立了“1+6+N”的精準扶貧模式,有效助推脫貧攻堅順利實施。“1”,即堅持以東風社會責任“潤”計劃2.0為指引,確保扶貧工作方向清晰、目標明確。“6”,即重點通過黨建扶貧、民生扶貧、醫療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和文化扶貧這六大領域推進脫貧攻堅,堅持開發與發展并舉,確保受援地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N”,即完善扶貧參與機制,動員全體東風員工、合作伙伴、社會組織等利益相關方參與到脫貧攻堅中,凝聚全社會力量,構建上下聯動、內外結合、廣泛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在“1+6+N”精準扶貧模式引領下,東風扶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打造精準扶貧的“東風體系”
在扶貧實踐中,東風公司確立了“以理念為根本、以規劃為引領、以機制為抓手”的精準扶貧體系,為高效開展扶貧工作提供體系支撐。東風公司堅持理念先行,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精準”扶貧理念,作為開展扶貧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堅持戰略引領,發布了社會責任“潤”計劃2.0,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東風公司政治責任范疇,制定扶貧工作五年規劃,為開展脫貧攻堅,提供了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實施路徑;堅持強化扶貧體制建設,成立社會責任工作委員會和東風公益基金會,統籌推進扶貧工作,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扶貧開發中,形成東風扶貧的強大合力。
探索精準扶貧的“東風路徑”
在扶貧實踐中,公司不斷總結經驗,以更明確的目標、更有效的行動,探索出精準扶貧的“東風路徑”。東風公司堅持選準派強,累計向西藏、新疆、廣西、湖北等地派駐扶貧干部33人,將東風人艱苦創業的“馬燈精神”帶到受援地,成為東風精準扶貧的有力注腳;堅持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扶貧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讓百姓樂居興業;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將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百姓脫貧致富;堅持通過教育扶貧和就業扶貧,推動受援地教育事業發展,提高受援地貧困戶創業就業能力,降低返貧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