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越開放越強大
4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強調各國要順應時代潮流,堅持開放共贏,勇于變革創新,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邁進;中國將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繼續推出擴大開放新的重大舉措,同亞洲和世界各國一道,共創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記者注意到,改革開放思想貫穿于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整個演講,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讓外界看到了在全球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背景下,中國的立場和決心。
為中國發展定調的同時,習近平主席的講話也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統一思想的理論指南。今年全國兩會,“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全面開放”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多數業內人士猜測,這預示著汽車業將全面開放,曾經的合資股比限制會有所松動。但也有一些人認為,汽車業不屬于一般制造業的范疇,全面開放尚需時日。
還好,這樣的爭論沒有維持多久。當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講話中提出“盡快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今年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的實質性舉措時,中國汽車業也舉起了鮮明旗幟:未來將在開放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 汽車業表態迎接進一步對外開放
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現場聆聽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后,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習主席的講話充滿著鼓舞士氣、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正能量。習主席通過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指出,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
對于進一步擴大汽車等制造業的開放程度,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外資限制的表態,曾慶洪說:“合資企業放開股比限制已經醞釀很久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開放新能源汽車領域,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現在也正在向這個方向推進。通過這次習主席的再次強調,我相信很快就有相關的政策出臺。”
入華最早且在中國擁有三家整車合資企業的大眾汽車集團,聽到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的發言后明確表示:“將一如既往地與合作伙伴共同推進開展合資企業各項業務,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同時,大眾(中國)方面也表示:“這些措施對集團目前的合資企業沒有影響,同時我們也在仔細了解相關信息并探討未來發展中可能存在的新契機。”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強調:“我們非常歡迎額外增加的機會,目前同北汽的合作非常緊密并且不會有任何改變。”
不僅是中外車企積極表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也發表文章稱,習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的講話,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宣示了中國將進一步開放的基本國策,強調了中國將維護全球經濟合作的格局、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主張,充分表達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責任和擔當。習主席在進一步開放的具體步驟中,提到降低汽車關稅和放開對汽車生產企業股比的限制。雖然中國汽車產業在進一步開放中會面臨新的困難,但開放是堅定不移的。試想若干年后,中國發展為汽車強國,中國汽車資本和中國汽車品牌必將走向海外,中國汽車產品的關稅水平和對汽車產業投資的限制,一定要開放到與發達國家同等的水平。
♦ 受益于開放在開放中前行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汽車業受益于改革開放基本國策,實現了快速發展。如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也成為了引領全球汽車業發展的核心區域。
當然,我國汽車產業在開放中成長,也在成長中更加開放。1994年版的《汽車產業政策》中設置了車企外資持股比50%的上限,并且明確規定,“外國企業同一類整車產品不得在中國建立兩家以上合資合作企業”。
但在2004年,國家發改委就在頒布的新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取消了外商投資汽車零部件的合資股比限制。
2017年6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則解除了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數量限定,并取消汽車電子和動力電池合資企業的股比限制。
在進口車關稅方面,我國更是進行了多次下調。1994年4月,我國對進口汽車關稅第一次進行下調,175個汽車稅目中有105個下調,稅率平均降低13個百分點。1997年10月,排量3.0升以下的進口汽車關稅稅率降到80%,3.0升以上降到100%。
進入21世紀,為了加快中國汽車市場融入國際,我國汽車關稅標準開始頻繁調整,頻率近乎每年一次。2006年7月,我國進口汽車關稅稅率最終在第9次調整后降至25%,進口汽車零部件的關稅稅率也降至10%,并沿用至今。
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是中國加入WTO的承諾,中國作為WTO的重要成員,逐步降低進口汽車的關稅,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開放態度。
在不斷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的過程中,中國已經成長為最具競爭力、充分市場化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恐怕在世界范圍內,都很難再找到一個與中國具備同樣多汽車品牌和車型的單一國家。立足當下,中國汽車業仍將繼續“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時間表已經制定,目標已經清晰,路徑已經明確。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是要進一步放寬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還是今年要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關稅,本身就在中國擴大開放的議事日程上。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主動選擇,是中國發展至今的順理成章之舉,絕非當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的“不得已而為之”。
♦ 全面開放汽車業準備好了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只要對人民有好處,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襲舊有的規矩)。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引經據典,用這句話來闡釋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這句話也深刻地揭示出我國汽車產業進一步開放的重要意義。
過去30年的合資時代,中國汽車產業把握住了世界汽車產業全球化的潮流,打開國門,把外資車企請進來,把先進經驗學起來。如今,我國汽車產業中已經誕生了像上汽、廣汽、吉利等一批優秀車企。這些企業已經形成了規范的運營機制,成熟的產品開發流程,傳統技術方面逐漸追趕外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智能互聯等新技術上,甚至處于領先位置。
應該說,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具備了與外資車企在同一平臺上競爭的底氣,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很多自主品牌車型已經開始奪取合資產品份額。汽車產業的強者們都在呼喚一個更加開放的環境,讓中外車企都傾其所有,用實力說話。也只有這樣,企業之間的競爭才能夠推動我國汽車產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型。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記者,在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的過程中,對外開放是總方向,目前我國汽車產業也已經到了需要放開的時候,到了“越放開越強大”的時候了。“中國汽車企業正在積極地‘走出去’,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此,我們也需要在國內適應更開放的競爭環境,通過進一步放寬合資股比限制,還可以吸引更多其他國家的汽車企業進入,與我國汽車企業形成優勢互補,互相促進。”白明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表示,提出進一步開放的背景是我國汽車產銷量已經接近3000萬輛,六大汽車集團發展勢頭良好,引領能力都很強。產業競爭不充分,對消費者不利,通過開放來推動市場競爭,讓消費者受益,也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表達出了對中國車企的擔憂,認為現階段外資品牌整體實力仍然占優,進一步開放對他們更有利。這種說法看似有一定道理,但實則更多的是考慮當前的問題。從長遠的角度看,全面開放的環境能夠讓產業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加速優勝劣汰,把決定權交給市場、交給消費者,這才是中國汽車由大到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