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億元!工信部公示新一批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
10月13日,工信部公示2016-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終審情況,預計將發放補貼約216億元。涉及2016年推廣的18387輛新能源汽車、2017年的推廣的94170輛新能源汽車和2018年推廣的202070輛新能源汽車,共計314627輛。新一批補貼資金的發放無疑將給恢復正增長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注入強勁動力。在補貼加持的作用下,或許我們可以對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有更高的期待。
♦商用車仍是補貼資金大戶
此次補貼資金清算涉及2016年度補貼資金116163萬元,2017年度補貼資金631784萬元,2018年補貼資金1413559萬元,共計約216億元。隨著車輛應用進程和補貼撥付進度的推進,此前的補貼資金正在逐步減少,此次補貼大部分來自2018年申請的車輛。
其中,河南成為獲得2018年度核算補貼金額最多的省份,總金額達到260216萬元,而這主要是由于本地商用車企業宇通客車的貢獻。去年以來,商用車新能源汽車產銷的增速雖有下滑,但從2018年的補貼情況來看,商用車仍是申領補貼最多的企業,比亞迪、金龍客車、重汽都有可觀的補貼資金入賬。
不過,作為補貼資金大戶的商用車也是出現問題最多的領域,在核減方面尤為明顯。不過,按照相關政策規定,還有一些車型因為里程暫時未達到等原因,被標注需進一步核實后予以清算,尤其是2018年的相關車型,在后面的清算中還有機會獲得補貼。
另一方面,從2019年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也可以看出,隨著補貼退坡力度的加大,無論是商用車企推廣還是用戶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熱情都在降低,尤其是在大型新能源客車領域,銷量出現大幅下滑,這雖然與客車市場的整體發展有關,但補貼仍是關鍵因素之一。這一變化也為行業發展提出警示,當補貼作用減少之后,新能源商用車尋求市場化發展是延續生命力的關鍵。而且,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盡管商用車單車申請補貼金額要遠高于乘用車,但在未來,隨著乘用車推廣應用數量的不斷增加,商用車補貼資金大戶的地位或將逐步減弱。
♦補貼核減,地域性問題顯著
據了解,有關部門對此次核減未通過的車輛需扣回此前預撥付的補貼653226萬元。其中,2018年涉及185154萬元,2017年301940萬元,2016年166132萬元。從核減補貼的公示來看,大致有以下十種原因:現場核查不通過;未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將運行數據上傳至國家監管平臺;需進一步核實后予以清算;相關車型不在推薦目錄內;不滿足行駛里程數要求;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車輛重復申報;電池成箱型號與推薦目錄不一致;關鍵零部件發票信息與推薦目錄不一致;驅動電機型號與推薦目錄不一致等。上述這些問題,是相關車輛未能拿到補貼的主要原因,這些問題也是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記者在分析企業被核減補貼的原因時發現,地域性問題顯著。以2018年未能拿到補貼的車企為例,江西省涉及的江鈴控股、江鈴汽車、江西昌河、江鈴晶馬四家車企,都是因為不滿足申報數量要求這一原因而被核減補貼。其中,江鈴控股4069輛,江鈴汽車799輛,江西昌河67輛,江鈴晶馬349輛,共計各類車型5284輛。或許,同一地區不同車企不同車型因為同一原因被核減補貼,與地方在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上的管理有一定關系。
在2018年被核減補貼的車輛中,華晨寶馬有6個型號共計7291輛車因為現場核查不通過而未能拿到補貼,這也是本次清算中單一企業因為現場核查未能通過被扣除補貼的最大金額。江淮汽車有39輛汽車,因驅動電機型號與推薦目錄不一致而未能拿到補貼,這也提醒車企在推廣新能源汽車過程中,一定要按照申報的核心零部件裝配(不僅是電池,還包括驅動電機)。
此外,在2018年度,比亞迪還有在深圳和陜西兩個地區示范推廣的705輛各種型號的車型由于不符合行程里程數要求被核減補貼。2017年,比亞迪也出現過同樣的問題,達不到要求的行駛里程成為其被核減補貼的最大原因。